医美成分争议一直在升级。在华熙生物“炮轰”券商研报,大嘴博士(郝宇)质疑巨子生物产品“测不到胶原”后,6月1日晚间,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声明》,并提及其参与的私募股权互助基金与郝宇共同投资了同一家企业。华熙生物更是在这份声明中暗指巨子生物擅长网络水军运营,称“如果你们想要一个‘商战’,那一定会得一个真正的商战”。在华熙生物发布上述声明后,巨子生物公众号也发布了题为《巨子接受“大嘴博士”(郝宇)所用检验测试的机构道歉,但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回应。其中提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始终是巨子生物的经营基础,欢迎任何良性有序的竞争,也必将追究因恶意竞争而做出抹黑行为者的法律责任。
6月1日晚间,华熙生物发文称,收到郝宇的求助,提出希望华熙生物提供检验测试技术资源和研究支持,并协助其与监管部门展开沟通。针对有关要求,华熙生物组织有关专家评估了郝宇提供的资料,在确认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后,华熙生物立刻组织了相关这类的产品检测。
据了解,郝宇于5月24日在个人的多个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有关质疑可复美产品“不含胶原蛋白”的信息,其团队经检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次抛精华液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线%,但产品成分标注在“非微量成分”里,按规定理论添加量应在0.1%以上,质疑该产品是不是符合法规。郝宇称,在这款产品中也未检测出胶原蛋白的必需元素甘氨酸。
华熙生物称,公司已组织专家对郝宇提供的资料做审慎评估和多方法的反复测试,同时,华熙生物也已得到了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如监督管理的机构需要查阅相关检测报告,华熙生物将丝毫没有保留地配合提供;如相关企业没办法正视自身问题,华熙生物也将向全社会公开相关检测结果。”华熙生物如是称。
针对与郝宇的关系,华熙生物表示,由郝宇担任法人代表的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系由华熙生物参与的海南海熙私募股权互助基金与郝宇相关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于2024年10月,华熙生物在该基金中占比32.4%。
在这份声明中,华熙生物提及“商战”。华熙生物表示,数年前,一家擅长网络水军运营的公司率先打破了文明竞争的规则,“创造性”地将常用于小红书平台的“拉踩测评”模式首次运用在了自己的招股说明书里面,毫无遮掩、毫无科学依据地硬吹自己的赛道比透明质酸和植物提取物领域更具优势。“告诫这家擅长网络水军运营的公司:‘汝求战,便得战!’如果你们想要一个‘商战’,那一定会得一个真正的商战。”华熙生物如是表示。
从“炮轰”券商研报开始,华熙生物多次发声,把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两种物质孰强孰弱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华熙生物此前表示,公司旗下的透明质酸相关医美注射类产品的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是行业内最多的。从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数量对比来说,没有一点依据说明重组胶原蛋白的安全性高于透明质酸。全世界内关于透明质酸在衰老、信号机制、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和论文证据更多,且目前的证据更多来自透明质酸对胶原蛋白的先导牵引作用。
6月1日晚间,在华熙生物发布声明后不久,巨子生物也在公众号发文称,有关“可复美”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的争议,5月30日公司收到了来自“大嘴博士”(郝宇)所用检验测试的机构的道歉声明,该机构明确说“我司对此做法不仅不予认同,更从未做出任何形式的授权”,并严令要求“大嘴博士”(郝宇)“立马停止使用及转发该《测试报告》的行为,以避免对社会公众产生更严重的误导”。
巨子生物提到,公司于第一时间启动自检,同时已将相关这类的产品送至多家检验测试的机构,对多个样品从多重维度进行合法合规检测。鉴于相关检测工作极为复杂,需要足够的时间,截至目前,还在回收相关报告。
巨子生物进一步表示,大嘴博士提到的HPLC检测法未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以及团体标准T/ZGKSL004-2023《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中。
针对华熙生物的声明,巨子生物表示:“就在刚刚,我们关注到了某家公司发布的声明,我们感到震惊而又痛心,震惊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居然堂而皇之地颠倒黑白,恶意指控;痛心的是这种涉及嫌疑违反法律的恶意竞争,无疑将破坏花了钱的人国货品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在成分和功效上各有特点,具体选择应根据自己需求和场景来决定。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法规要求标注产品成分,确保花钱的人可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产品的质量,确定保证产品的实际成分与标注的一致。
在争议旋涡中的巨子生物,股价自5月20日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后震荡走低。截至6月2日收盘,巨子生物报68.25港元/股,收跌3.87%。东方财富显示,5月20日—6月2日,巨子生物区间累计跌幅为18.07%。
近年来,巨子生物业绩一直增长,2022—2024年,巨子生物营业收入分别是23.64亿元、35.24亿元、55.39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0.02亿元、14.52亿元、20.62亿元。
华熙生物方面,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净利双降。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创下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针对公司有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致电华熙生物、巨子生物方面做采访,不过对方电话均未有人接听。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