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四川省维护顾客权益委员会发布2025年一季度顾客投诉信息统计剖析陈述。陈述数据显现,在四川省医疗美容职业加快速度进行开展的布景下,医美消费胶葛相关投诉量同比攀升显着,成为一季度维权焦点。
本年1月11日,顾客孙女士向巴中经开区消委会投诉称,2024年9月左右,在经开区万达广场内的某美容店购买了脸部祛斑服务,共花费3万元左右。商家其时许诺半年左右就可以将脸部彻底祛斑,但到2025年1月仍未到达作用,要求退款被拒。经核对,该门店已更名为某某美容中心,新店运营者回绝承当原运营者的债款。终究,经开区消委会安排三次调停,新店赞同免费给消费的人供给后续保养服务,直到满足停止。
本年3月5日,潘女士向资阳高新区消委会投诉,称在某美容店消费8个月,期间被店员以免费体会为名诱导充值,金额从3000元逐渐晋级至11万余元。顾客质疑商家存在消费金额不合理、消费明细不透明等涉嫌诈骗的行为,要求全额退款。高新区消委会当即打开查询,核对商家资质及消费记载,发现顾客实践充值110702元,剩下未消费金额46200元。经调停,两边就获赠服务项目价值发生争议,终究达到宽和计划,美容店交还55000元,争议得以妥善解决。
消费专家剖析,投诉首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伪宣扬诱导消费,部分医美组织经过“7天祛斑”、“一次成型”等话术招引客源,乃至假造术前术后比照图加重顾客容貌焦虑,但实践作用与许诺严峻不符;2、预付卡债款“缓兵之计”乱象频发,运营者经过“老店转让-新店倒闭”形式,躲避预付卡债款,新的接盘方以未承继债权债款为由回绝履行义务;3、术后修正窘境,因操作失误导致皮肤过敏、疤痕增生等问题后,顾客堕入修正职责确定及费用分管争议;4、合同文本的文字游戏,商家单方面设置“终究解释权归本组织一切”、“服务后概不退款”等格局条款。
“美容消费胶葛频发,折射出职业监管滞后与顾客权益维护的深层对立”。省消委会以为,首要,顾客需增强危险防备认识,在签定书面合一起应清晰约好服务内容、效果许诺、违约职责,并核实商家资质,医疗美容项目需查验组织的《医疗组织执业许可证》,在整个消费进程中一定要留存要害依据,包含服务进程录像、交流记载、缴费凭据等;其次,商家应据守诚信运营底线,在运营场所明显方位将营业执照、服务价格和投诉途径等要害信息进行公示,回绝运用绝对化宣扬用语;再次,监管部门须强化全链条管理,主张树立预付卡消费预警渠道,对反常大额充值主动触发监管,将歹意跑路、虚伪宣扬等行为归入黑名单,对屡次被投诉商家施行“红黄牌”警示准则。(川观新闻记者 刘佳)